当前位置:首页 » 服务信息 » 正文

中国机器人产业在抗疫中大显身手 将迎新一轮爆发期

发布时间:2020-03-18 [ ]

   

     疫情之下,为避免人与人之间的近距离接触传染,及提高防疫效率,在人工智能主导下的服务机器人,逐渐在医疗、配送、巡检、家用等领域“披挂上阵”。随之,复工后的部分企业“机器换人”的需求也逐步被激发。从长远来看,以服务机器人为代表的移动机器人的发展是大势所趋,待技术提升、打磨应用后,将迎来爆发性增长。疫情过后,更多行业也将加速推向“少人化、无人化、智能化”。
  在疫情防控中,投入使用机器人的场景并不罕见,尤以服务机器人为主,且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上,备受关注。

例如,一批“强紫外杀菌机器人”于近日现身武汉,将杀菌时间从30分钟缩短至3分钟;一周前,最新的ai诊断技术也在郑州“小汤山”医院进行国内首次实战,可在20秒内完成300张ct照片识别......除此之外,送餐送药机器人,药物分拣机器人系统等,也都纷纷上阵助力疫情防控。

在医院之外,各类机器人也纷纷上演“火线支援”,“花式”助攻各地防疫工作。比如,宁波机场的巡逻测温机器人,一次可测量5米内10个人的体温;部分地区省际检查站的5g机器人,全天24小时“奔忙”,边提醒过往司机扫码登记,边进行疫情播报;还有出现在各大城市上空的空中无人机,定时执行空中喷洒消毒任务。

当前国内服务机器人是可以满足部分市场刚需的,只是受技术、人才、市场的限制,出现了些同质化、空有噱头的产品,但从长远来看,服务机器人的发展是大势所趋。在国内老龄化加剧等综合因素影响下,中国医疗机器人市场将进入高速发展阶段。

 与此同时,不少企业也在此次疫情中看到了商机。医疗、电商、物流、软件等行业,在此次疫情中均对智能设备、平台提出了很多具有普遍性的新需求。目前我国该领域潜在市场大,待技术提升、打磨应用后,或将迎市场应用新的爆发期,这些必将带动市场对服务机器人的需求。此次疫情涉及面广,对医务人员的需求量极大。面对这种突发事件,如何深化机器人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,提高应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,使得相关技术在某些高危场景可以替代医务人员,降低医务人员的风险,这些仍需未来科研人员的不断探索。